《指南》艺术领域解读

作者:来源:童心幼儿园时间:2015-07-01

艺术领域共有4个目标,教育建议7个。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着重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想象、表现和创造,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不追求技能训练。
  一、《指南》艺术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
  艺术活动是幼儿内在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性地把握世界的方式。
  《指南》艺术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和培养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及审美感受能力。理解幼儿的个性化认知水平和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衡量所有幼儿。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现实对照现实中的各种教育行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指南》是参考是方向,不是测量标准和准则,切忌幼儿园教师把《指南》中的目标作为一把“尺子”,刚性对幼儿进行衡量、比对,甚至分等、划级,忽视个别差异,伤害幼儿。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艺术领域将3-6岁幼儿艺术学习与发展划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子领域。以幼儿对艺术的积极态度即艺术兴趣,和幼儿艺术能力即感受能力与表现和创造能力两个方面的发展为目标。“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这四个目标相辅相成,尤其强调幼儿艺术兴趣的养成。因为积极的艺术学习态度是开展艺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艺术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前提,而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加强了幼儿对艺术的兴趣。
  目标中连用了三个“喜欢”词语进行表述,明确了对幼儿艺术兴趣培养的重要性。而现实误区是重技能,轻感受;重技能,轻表现。日复一日的绘画技能训练,使得幼儿丧失了艺术兴趣。

“艺术感受”
  幼儿是用感官和双手来探索世界的,是通过颜色、声音和形状来认识事物并激发情感 ,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培养感官的敏锐
¬觉察,心灵的敏感—移情。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才会自主的觉察社会生活的美好,获得愉悦的感受,体会由情感的愉悦达到精神的自由。
  例,一个幼儿从来也没见过小鸡,但老师让他画小鸡,于是教他:一个圆是头,一个圆是身体,加一个小三角形是嘴巴,幼儿学会了画小鸡。但这对幼儿来说,他们只知道两个圆和一个小三角形合在一起,老师说这是小鸡,他们学会了画小鸡的技能,尽管那两个圆画得再圆,却没有对小鸡的表现力,因为他画的是老师告诉他的小鸡,而不是自己感知过的小鸡,因此所画的小鸡没有自己的内在情感和想法。这是没有生命的,是死的。而另一个幼儿自发地画了一个圆,在这个圆上面密密麻麻地点了很多小点,他说,这是妈妈在砧板上剁饺子馅。显然,这幅简单的画却极其富有表现力,哪怕这圆画得再不圆。因为这是他在表现自己的亲身感受,妈妈剁陷是菜刀雨点般地落在砧板上的动态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才是具有灵性的,这样的画才会表现力。
  《指南》艺术领域——关于引导幼儿感受与体验的要点:
  引导幼儿感受与体验有三个要点,一是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与体验的机会;二是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三是支持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好。
  “艺术表现”
  感受与表现,特别强调艺术表现,表现能力中含有表现技能的要素,但两者不能划等号。在幼儿阶段,表现能力比表现技能更重要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为艺术是幼儿的一种语言。艺术、绘画就是幼儿的语言,他把他想到的东西、要做的事情,用声音、绘画、肢体等方式表现出来,我们要有这个认识。在艺术理论中有一个工具论和本体论之说,艺术就是表现社会的一个工具。
  当幼儿还不能或不善于运用口语和文字语言的时候,他们天生会用肢体动作、用声音和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
  艺术是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艺术的初级形式,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 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里,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我们逐渐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手段,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的材料和工具是幼儿的玩具,他们把玩这些材料和工具的肢体动作,声音和图形进行想象,表征不在眼前的事物,反映他们所见所闻所感,象征性地实现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因此他们感兴趣于过程不在乎结果。
  这些艺术行为就是一种游戏,幼儿在乎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而我们的艺术教育是比较在乎结果的,幼儿会了没有,会画了吗?会不会遮挡了,只有会画了才是好画。幼儿只有在游戏过程中感受,慢慢走向艺术化。
  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在大量游戏化的表现机会中发展起来。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是我们教会的吗?不是。幼儿绘画是天生的,是他们的天性,孩子从小都会画,听到音乐都会手舞足蹈。所以呵护幼儿艺术表现的天性,培养艺术表现的兴趣,是早期艺术教育的重点。幼儿还不需要进入到专业训练的阶段。
  《指南》艺术领域
  ——关于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要点:
  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要做到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三个要点。
  1.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对幼儿的自由涂画和随意唱跳的行为要给予认同。
幼儿只要有纸和笔,就会涂鸦,而不需要教师教的,要求的,这个我们一定要尊重。例,201211月东方早报刊登的一篇文章《成人的世界 幼儿的画》
  2.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要提供空间、时间、材料和艺术品,让幼儿有机会自发模仿、自由涂画和随意唱跳。 让幼儿表达对事物的感受,用幼儿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成人不要干预。
  3.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
对幼儿个性化的绘画表达方式,我们要支持、鼓励,用幼儿的眼光去感受。对幼儿的作品不轻易给予否定的评价。

  二、范画教学对幼儿艺术表现的影响
  要不要“教”幼儿绘画的技能?我们教幼儿绘画的技能往往是教师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标准,并且用范画演示的方法来教,或者用个别指导的方法来教,评价的方法来教。
教师普遍在教幼儿绘画的技能,而很少教幼儿如何观察与发现美的技能。教师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标准,往往是被认为要教的技能。教绘画技能的方法,范画演示,个别指导,作品评价
  案例——教师眼中幼儿的“好画”
  1.整体感觉
 
  在评价一幅画时,两位访谈对象都会强调对画作的整体感觉。如认为某幅画好是因为“从整体上看,这幅感觉最好”,这个“整体”指的是画面的整体布局或构图。因此,一幅画画得好是因为“造型好”,“设计也很漂亮”。而一幅画画得不太好是因为“没有形成整体的概念”“不够丰富”“比较简单”。 
  2.关系 
  在访谈中,两位教师都提到了“关系”这个词。关系在绘画中主要表现为“遮挡关系”,如前后、重叠;“对比关系”,如黑白、大小、高矮等。有的说“我们提倡孩子绘画要用对比的方法,如大小的对比、图案的对比”。有的在谈到一幅画得“不错”的画时说:“你看这两棵树,有高有低,有层次感。”换言之,画得不太好的画往往是因为没能表现出层次关系。一位教师在谈到一幅画得“不好”的画时说:“这幅画给人的整体感觉很平均,树干的粗细,树冠的大小等都是很平均的。” 
  3.变化 
  绘画中的“关系”如何来表现,教师均强调指出要关注幼儿的绘画是否有“变化”。画树时如有前后高低的变化,就形成了遮挡关系;有颜色的变化就形成了对比关系。因此,是否有变化是教师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重要标准。如在评价一幅“还可以”的画的时候,一位会说“它这个有组合,上面和下面不一样,中间有点小变化”,而在评价一幅画得“不太好”的画时,认为画作“比较简单,变化不是太大”,或是该画作“高矮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要多一点变化”。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幼儿园美术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会指导孩子对画作做进一步的加工。这种加工主要就是让孩子在原画作基础上进行“变化”。

4.满 
  在访谈中,笔者常常听到“满”这个词。在谈到一幅画“不太好”时,教师常提及“满”字。评价某幅“比较弱”的画时这样说:“该满的地方没有满,显得有些单调”。而在鼓励孩子进行加工或进一步创作时,她们也会鼓励孩子“画满”,如有的认为,“可以启发他们再画一些东西,把整个画面画满”。有的则表示自己会对没有画满的孩子说:“你画得太空了(意指内容画得少),我收上来怎么挂啊?你画满再给我。”

三、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与表现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不教幼儿绘画技能,幼儿的画看不懂,这能算会画吗?
  幼儿的画看不懂,正表明他们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要理解幼儿怎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与表现,我们要了解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幼儿绘画一般分为这样的几个发展阶段:
    涂鸦期14岁:
  一种手眼协调的动作练习。
  象征期36岁:
  用线条或图形的简单组合来表征物,
  罗列式——无序排列所表达的事物,
  主题式——体现事物间的空间关系,
  作品形象与事物原型相去甚远。
  图式期57岁(写实性表达开始萌芽):
  用相对固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特定的事物,
  用线条勾画形象整体,
  表现日益增多的细节。
  幼儿的画看不懂,正表明他们的作品形不似,但只要听他们解释自己的作品,立即会让人感到一种神似。这里的神就是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灵性,让幼儿像幼儿自己那样画画,我们应该尊重儿童,尊重儿童心理,尊重儿童自由和其自我价值。

  四、如何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
  ●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我们可以提供以下五种方式支持幼儿美术表现。一是利用活动区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表达的机会;二是与其他领域教育结合让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自由表达;三是通过写生提供真实的感知对象让幼儿模仿;四是提供艺术作品、绘本等方式给幼儿自发模仿的机会;五是通过陈列幼儿作品与展示听幼儿说画。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有必要创设班级美工活动区;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置美术创意活动室;在各类活动区分上投放纸和笔。    

总之,提供更多感受和欣赏的机会,在感受的基础上表现。为幼儿创造更多自发表现的机会,容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必要时才给予指导。教师预设的各类美术活动,是幼儿自主的,还是被动的,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支持性态度表现为:尊重幼儿表达的意愿,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充分理解幼儿美术的表征功能和叙事功能,倾听幼儿说画。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不按成人标准选择和陈列幼儿作品。
  《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感受到美是一个人的高级情感的发展,培养人美感的形成是艺术教育的目的。“表现”是将人的高级情感——内在的思想情感外显出来,通过艺术表现自我,体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

2014.10